煙臺-大小新聞
大小新聞客戶端10月20日訊(YMG感謝 楊春娜 通訊員 張萌)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得宣傳普及,家住萊山區某小區得李大爺記住了可回收物得口訣:玻、金、塑、紙、衣,只要不污染,放進藍色桶。
李大爺看到日常生活垃圾中得塑料比較多,專門找了一個大紙箱子,存放各種塑料袋、餐盒、礦泉水瓶等塑料垃圾。他把積攢了一個多星期得塑料垃圾送到分類投放點,現場指導員一邊分揀,一邊告訴李大爺,哪些塑料制品是可回收物,哪些不能回收利用是其他垃圾。
垃圾分類指導員王師傅告訴李大爺,塑料盒、塑料瓶、洗發沐浴露瓶、化妝品得乳液罐、食用油桶、塑料玩具、保鮮盒、泡沫塑料、塑料衣架,都是非常好得可回收物。外賣、打包食物用得塑料餐盒,由于李大爺非常細心地清洗干凈了,也是可回收物。
王師傅特意告訴正在周圍得市民,判斷可回收物得一個重要標準是,有沒有受到污染。沾有油污得塑料打包餐盒,食品袋、保鮮膜、污損得塑料袋,沒法回收利用,請投放到其他垃圾容器。塑料瓶罐、乳液罐、食用油桶,要清空后再投放,如果市民投放前簡單清洗一下,回收利用更省事。
看了有關垃圾分類得宣傳資料后,市民劉阿姨向市城管局環衛中心,塑料可以回收利用,那為什么買菜、買食品得薄塑料袋是其他垃圾?市環衛中心得工作人員介紹,塑料袋本身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得,但塑料袋回收利用困難得主要原因,一是再生使用成本高,回收效益低;二是作為包裝物得塑料袋上有殘留物或污染物,清除難度大。
類似得物品還有常見得塑料牙刷,因此它和人體曾經親密接觸,已經污染;其次,牙刷前端得成分有些并不是塑料,而是復合型材料。稍微復雜得電動牙刷,要分兩個部分進行投放。首先,牙刷頭是其他垃圾。其次,電動牙刷得刷柄是塑料制品,而且還包括電機等元件,屬于可回物。
市城管局環衛中心工作人員告訴感謝,聯合國環境署在2018年世界環境日得網頁上指出,目前人類每年要生產與全球人口總重量相等得3億噸塑料垃圾。自20世紀50年代塑料工業飛速發展開始,人類已經生產出超過83億噸得塑料垃圾,只有9%得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。
因此,我們日常生活要盡量減少使用不必要得塑料袋,盡量使用環保布袋、紙袋等非塑制品,從源頭減少塑料垃圾得產生。
:楊云閣
來自互聯網【煙臺-大小新聞】,僅代表觀點。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。